公告版位

出示乘車卡可享受折扣等優惠。
1538406162636670727576777880848687 需要使用「TOKU×2」優惠券。
 為實施期間限定的設施,或是已決定了可以免費使用期間的設施。

 

[休息日]每週一(如逢國定假日則順延至隔天休息)、12/28~1/4、展覽更替期間
[一般費用]因展覽而異
[優惠內容]特別展、企劃展一人即可享受門票的團體票價優惠(聯合展的優惠內容將另行決定)
[休息日]每週一(如逢國定假日則延至隔天平日休息),12/28~1/4、展覽更替期間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各設施的營業情形請一定要事前確認!!
各設施可能會因天氣、 維修、 舉辦活動等而臨時停業。

出示乘車卡,在搭乘電車和巴士當天(2 日券為連續2 天)可享受各設施僅限1 次的免費入場優惠。
0708只可任選1個使用, 181920只可任選1個使用,3233只可任選1個使用。
 為實施期間限定的設施,或是已決定了可以免費使用期間的設施。

[一般費用]600日圓
[休息日]不定期
注意事項僅限ZAZA搞笑表演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秋季養生

儘管香港的氣溫在白天仍是熾熱的,但住在鄉郊,不受大量冷氣機集體散熱影響的人,應該會發現,深夜已經開始有陣陣涼意了。秋季來了!

秋,在養生的角度,是萬物開始收斂、內養的時候。香港人最熟的1句話「秋風起,三蛇肥」就說出了這現象。

事實上,很多人都誤會,秋季容易變肥,所以都盡量減食。

其實人為萬物之靈,理論上是不會像蛇、熊這類動物,單靠脂肪來養肥自己好過冬的。

古代的養生哲學,更注重的是「養氣」。

「氣」是甚麼?怎麼「養氣」?

傳統的「氣」字,其實是寫作「炁」,讀音也是「氣」,原意是天地之間最原始的能量。

這種能量,存在於大自然之間,也影響人的健康,甚至人的情緒。我們的祖先,經過長年的探索和研究,創作了一套又一套的氣功和養生運動。華佗的「五禽戲」和漢代「馬王堆」墓發掘出來的養生體操便是表表者。

很多人聽見「養生」兩個字,就耍手擰頭,叫他做點運動,他認為拿5分鐘出來都是很奢侈的,覺得把所有時間都拿出來工作,才是人生大義;有的更會吹牛,說自己是「work hard,play hard」,用「玩得痛快」來彌補「做得辛苦」,「吃得健康」和「優質作息」卻不見了。面臨的是「大病急來」或「死得突然」。

也有的人很英雄氣概,常常一副「慷慨就義」的態度,嘴邊掛着的都是:「活那麼久幹嘛?如果活得不開心,早死吧了!」所以抽煙、酗酒、熬夜,甚麼都齊。

其實當大家都不重視健康,只任意玩樂,摧殘身體時,代價就是自己和社會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,真有人那麼英雄,有病不治,在家等死嗎?

其實養生也不是那麼複雜,今天介紹1套「平甩功」,最是簡單不過,不過區區20分鐘,就可以防病養生。

台灣有位腫瘤科的醫生許達夫,生平治了不少癌病,後來他自己也得了癌病,卻逃離了自己熟悉的腫瘤病房。消失了幾年後,回來跟大家說,自己靠這套「平甩功」把病治好了,現在到處演講,為「平甩功」「傳福音」。

養生包含了好幾個層面,練氣養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,大家試學一下,不到1星期就能體會到。

「平甩功」怎麼練,大家可以上YouTube找到,不到3分鐘就學會了。每天20分鐘,就可以打造健康身體,預防很多疾病,何樂而不為?

余浩成中醫師 新Monday雜誌 Doctor's Talk 2014年09月12日

淺談動功

剛剛在機場的書店買了1本書,叫《自控力2》。《自控力》一書,是外國1家著名大學的同名課程寫成的,這本是第2集,寫得很有趣,說是用練瑜伽的方法來幫助人們掌握自控的能力。

這確是個很有趣的課題,也和我研究多年的題目相似。

我研究的是用針灸來幫助人解脫各種的「上癮」。當然,其實針灸的主要目的,都是為了疏通經脈,疏通經脈可不止1個方法。

另1個能讓普羅大眾接受的方法就是練氣功。

相傳中國的氣功,其實都是當年達摩祖師由天竺帶來的,由瑜伽一類的運動演化而成的。很多人都對氣功有誤解,以為一定是武俠小說中的,又打坐又頭頂冒煙甚麼的。

其實很多老人家在公園早上做的運動,都是氣功的1種。

氣功可以粗略地分為:動功、靜功和自發動功。

我們在武俠小說常看到的,主要是靜功。而很多老人家在公園做的晨運,其實都是動功或者自發動功,都能疏通經絡,強壯五臟六腑。

動功比其他兩者易學易掌握,也較少機會出現走火的現象。

常見的動功就有太極拳、八段錦、六通拳、郭林新氣功、香功等等。

都是靠一些慢動作,配合呼吸來驅動體內的氣,使經脈內的氣比平時更暢旺,以達到強壯臟腑的效果。

很多人都誤解,認為打球、跑步才算是運動,覺得老人家這些慢吞吞的動作沒甚麼作為。

其實以養生的角度來說,這種慢吞吞的運動,反而有更強的鍛煉效果。

舉個很簡單的理由,像打球、跑步等運動,做完後,我們往往需要更多休息,但這些養生的動功,做完後根本不需要休息,反而讓我們精神更見旺盛。

很多女孩子月經不調,身體虛寒,單靠吃藥,效果常常都是「吃藥就好,停藥又打回原形」,這其實都是因為經絡不通的緣故。

針灸也許大家都不易接受,又要花費又要痛,但練點動功卻是不難的。

這裏介紹個很好的動功,叫「李鳳山平甩功」,是台灣的李鳳山教授發明的,大家可以上網學試試看,每天練15分鐘,已經足夠。

堅持試1星期,你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余浩成中醫師 新Monday雜誌Doctor's Talk 2014年04月25日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肺腺癌後勤練平甩功兩年半來沒中斷   蕭萬長:做來不易卻對健康很有益

副總統蕭萬長昨天在一項活動中說,自己是平甩功的受益者,2年半前一場大病後,他選擇做平甩功,2年半來沒中斷。

蕭萬長、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、台北市長郝龍斌、交通部長毛治國、宏碁創辦人施振榮、尼加拉瓜大使達比亞、國民黨籍立委周守訓等人都出席梅門德藝天地開幕,這是推廣平甩功的李鳳山師父傳承養生文化的園區,由台鐵委託經營,此處原是台鐵麗水街宿舍,曾是「巨流河」作者齊邦媛及其夫婿羅裕昌的舊居。

蕭萬長先前曾患肺腺癌,他致詞時透露,自己是平甩功的受益者,2年半前一場大病之後,「很多人建議我做這種運動、吃那種偏方,最後選擇平甩功」,平甩功說起來容易、做起來不容易,但他「2年半沒中斷」,「各位看到我,就知道有沒有幫助」;蕭萬長這席話搏得現場滿堂喝彩。

蕭萬長說,齊邦媛是台灣的文學之母,她的夫婿羅裕昌曾是台鐵資深工程師,對台鐵自動化、電氣化工程有很大貢獻,這個地方是科學與文化、理性與感性的結合,很有靈氣。

吳伯雄說,雖然他自己也學平甩功,但是因為比較懶,所以成果不及蕭萬長。

吳伯雄說,這塊地他很熟悉,這裡將近20年沒人住,晚上經過都覺得陰森森,原本是養蚊子的地方,但今天卻是陽光普照、磁場很好,李鳳山不管是對人或對物,都能化腐朽為神奇。

梅門德藝天地改建過程,一度引發「違建」爭議,台北市議員李新指出,現在沒有違章的問題,一切依法完成。

台灣新生報 中醫藥天地 2011年09月26日

 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前副總統切尼換心

2012年03月26日

切尼換心後正在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。路透社

美國前副總統切尼( Dick Cheney)前晚(周六晚)換心,現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。

在總統喬治布殊( George W. Bush)年代出任其副手的切尼,現年71歲,是長期心臟病患者。

他曾五次心臟病發。

他於37歲首次心臟病發,1988年做心臟搭橋手術,之後兩次「通波仔」,2001年更植入心臟除顫器。

他在2010年因心臟衰竭植入人造心臟泵,其時他已不排除要換心。

美國心臟移植專家沃爾什說,切尼每次心臟病發都令負責泵血的心肌出現更大的「死亡區」,進而令心臟逐漸衰竭,無法運作。

首年存活率88%

切尼辦公室表示,切尼輪候心臟移植逾20個月,終於前晚在維珍尼亞州福爾斯徹奇一間醫院接受心臟移植,他現正在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及康復中。

家人並不知道捐心者身份,但將永遠感謝這份「生命的禮物」。

換心是項大手術,切尼之後要接受密切監察,也要服藥抑制免疫力,以防身體排斥新心臟。

醫生指稍後會為切尼的新心臟進行切片檢查,過程會增加受感染風險。

據統計,換心者首年存活率有88%、五年存活率75%,10年約為56%。

路透社/法新社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張艾嘉練功改善體質

張艾嘉廿幾歲出道以來,因為對自己要求很高,故一直對全身的肌肉非常緊張,長期保持一種很警覺的狀態;再加上性格很好強,甚麼都想做到最好,做到一百分為止,故身體承受的壓力也很沉重。

年輕時,這種警覺還可以;長期累積下來,整個人繃得很緊,身體毛病多的是。

後來,她特別回到台北,跟着李鳳山師傅學習梅門養生功法(平甩功),李師傅趁她在台北期間,以六堂課程教導她密集地學習,讓她得到了正統而完整的氣功鍛練。

回到香港後,她不斷練習平甩功及氣功,她深深得益,最大的益處是調整了呼吸。

呼吸調整了後,整個人可以有規律、有韻律感地自我調適。

她明白到原來呼吸只要自然就好了,也讓她慢慢了解到放鬆的重要,原來所謂「放鬆」就是不要硬跟它鬥,只要順着來就可以了。

經過不斷練習,張艾嘉的體質明顯改善,首先她可以好睡、如廁正常、焦慮減少,人變得舒服、輕鬆。

現在每天固定早上練一個小時,再靜坐廿分鐘。

汪曼玲 晴報 娛樂 娛圈曼話 2013年01月11日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憂鬱病遇上佛陀

《憂鬱症,就是這樣》的作者李子玉,被抑鬱症折磨了十多年。她與前夫離婚後,患上了抑鬱症,那時是 1992 年,之後,抑鬱症三次復發,她也三度自殺。

2001年,她與李歐梵教授再婚,這段幸福的婚姻,竟又為她帶來了第四次、甚至幾乎是第五次抑鬱症!

到底發生什麼事?是李子玉的內心發生了什麼問題?抑或是命運給她開的一次又一次慘痛的玩笑?

2013年3月13日,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辦的「當憂鬱病遇上佛陀」這個講座中,夫婦倆就一問一答地,向聽眾們剖析了李子玉患病與復發的來龍去脈,還有她如何與佛陀相遇,從此讓她的心安頓下來 ……

李子玉形容自己,自小已是一個充滿憂鬱情緒的小女孩,因自小父母離異,她與外婆一起生活,偏外婆又重男輕女,對她很是嚴厲,形成她內向、敏感、壓抑的性格,即使有什麼不如意,也不敢向外爭取,都是自己「收收埋埋」。

她與前夫,一向被朋友們視為「金童玉女」,但其實婚姻生活一點也不快樂;離婚後,她不願面對這事實,只是不斷自責「為何自己這麼失敗」;即使離婚已十年,還是沒有跟同事說,每星期還為前夫煮飯,放不下自己是別人太太的身份。

這種執著,只有帶來更多苦痛。難怪一離婚,她就得了抑鬱症。

這時,坐在身旁的李歐梵教授問她:「那我也不明白,你與我再婚,不是很快樂嗎?為什麼抑鬱症又復發了?」

李子玉說,她在再婚前兩年已停藥,也以為自己復元了。婚後,她隨李歐梵到了美國波士頓,卻無法適應那邊的寒冷天氣,加上在彼邦朋友不多,又要面對新生活帶來的種種無形壓力,而催化點則是收到媽媽癌症復發的消息,令她足足一星期睡不著覺。

當時,她有朋友問了她一句:「你是否認為自己不值得這麼快樂呢?」

李子玉心頭一震,原來,來得太突然的幸福,也把她殺個措手不及,內心產生許多不安全感,誘發焦慮。

她回到香港看中醫。恰巧那位中醫的診所裡播放著梵音,桌上放著西方三聖的塑像,她望著塑像、聽著梵音,驟然間,整顆心似安定下來。

服了三天中藥後,她能夠入睡了,且情緒得到提昇,本來有抑鬱症的人老大不願與朋友聯絡的,她也開始願意找朋友。

李子玉自小是基督徒,還已受洗,以往她以為佛教就是不斷去拜佛,但她開始真正認識佛教後,發覺佛教並非一個導人迷信的宗教。

反而,佛教予她一種安心、舒服的感覺。她說:「我決定信佛。」然後,開始跟信佛的朋友去禪修。

不過,抑鬱症卻未完全離她而去。

約三、四年前,她又經歷了一次輕微的復發。那時,她已出版了《憂鬱症,就是這樣》一書,還以為自己已完全康復。

原來那年,李歐梵教授打算離港到台灣的大學執教兩年,就是這個決定,再次觸發李子玉的慌亂。

她又開始失眠了,猶幸,今次她懂得開放自己,馬上找朋友一起分析問題。

「其實,每人的內心總有許多深層的焦慮,平時沒有抖出來,所以毋需面對,但這些焦慮其實一直困擾在心底,沒有消失,一有機會觸碰到,便會發作。」李子玉說。

她與朋友一起分析自己的焦慮源頭,才發覺,她的不安在於害怕人生的轉變。

心底裡,她害怕比她年長十多年的李歐梵教授一旦離開人世,她會不知如何是好。人生無常、生老病死,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揮之不去的內心隱患吧!

學佛後的李子玉,運用了聖嚴法師「四它」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,去解決問題。

首先,她老實的面對了,面對自己的憂慮根源;然後,她接受人生就是無常,人無法避免「生老病死」這個事實;她的處理是,反正難免兩腳一伸,不如想想人生在世,自己到底有些什麼想做呢?著手處理後,就把這個心結放下。

李歐梵教授說,中國人一向忌諱談「死亡」,因此不願面對。當時他們就很具體地談論了「身後事」的問題,包括立遺囑啦,如果其中一人先行離世,那另一個人怎麼辦啦,細緻到連有些什麼電話該要打也談論了。

李教授還很坦然地說出了他的自我反省。與李子玉結婚時,他只是單方面地認為「妻子一定要跟自己住」,就把她帶到美國去。他說這是「小男人主義」,沒有想過妻子是否適應當地的生活文化。到得三、四年前李子玉再發病,也是由於他突然又說要到台灣去,好像把她的生活再次「連根拔起」。所以他感慨,自己身為知識份子,反更容易「自以為是」,變得對妻子的感受「後知後覺」。他笑說做人也要「活到老學到老」,妻子的病令他的「人生智慧也邁進一步」!

李子玉認為自己比平常人更易焦慮,大概就因為「心不能安」。所以她感覺佛教思想對她的最大幫助,就是能使她「安心」。

「心念最重要 ……」她說:「就如橡筋拉得太緊也會斷掉,情緒病的發作,也無非因為神經拉得太緊而已。」

所以,她學習不少紓緩神經的技巧,通過慢慢的修練去「安心」。她禪修、深呼吸、跑步、找人傾訴、用筆寫下感受、吃有營養的食物、曬太陽 …… 最近她還從台灣學會了「梅門平甩功」,夫婦倆一起練習。李子玉極力推崇這平甩功,勉勵大家要堅持鍛練。不過,不要邊練邊看電視,但不妨播放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來伴隨練習,這樣還可以練習專注、練習活在當下!

原來,安心的其中一個方法,還包括把身體練好。「氣血不通生百病。」被抑鬱症折磨十多年的李子玉,也久病成醫了。

李教授還應妻子之命,即場向觀眾示範呢!這位曾在哈佛大學執教鞭、名聞中外的學者,如今對妻子倒是言聽計從。李子玉想說的話題,他就讓她說,李子玉不想講的,他就奉命回答;看他們夫婦倆一唱一和的合拍模樣,難怪連白先勇都說他們:「好像兩人本來就是天生一對應該互相依靠在一起」。李子玉也承認,與李歐梵再婚令她有了很大改變。在前一段婚姻裡,她只管做前夫背後的女人,一旦離婚,遂缺乏了自我的身份認同。但李歐梵卻不斷鼓勵她「要做回自己」,令她感到自在、沒有壓力。原來,人最重要是「自在」,自在,心便能安。

原來,李歐梵教授是蠻樂觀的。有觀眾問他說,照顧妻子的憂鬱病,他是不是很辛苦難受。他只是輕輕地說:「是不容易,但也過來了。」他「把很多事情當一個過程」去看待,而不會耽溺在愁苦的情緒中。

聽他兩夫婦的對談,那份坦誠實在令人感動。許多人都走過人生的崎嶇不平路,但不是很多人願意誠摯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。李子玉說,現在的她感覺很幸福、很幸運,因此,更要想想如何去幫助有相同經歷的人。

這份度眾生的心,實實在在地與佛陀相遇了。

2013年04月03日 明覺 第299期 文:才思
http://mingkok.buddhistdoor.com/cht/news/d/32948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海巡署長王進旺 平甩加登山 掀開壓力鍋

海巡署長王進旺歷任警政署長、國安局副局長等關於國土安全重要工作。日前他下令海巡人員攻堅遭印尼漁工挾持的「特宏興三六八號」漁船時,幾乎兩天沒有闔眼,但仍有體力應付工作壓力。王進旺說他養生的訣竅就是每天做半小時的平甩功,假日和好友登山,放鬆心情宣洩壓力。

巡視安檢所 走路當運動

王進旺說:「我是農家子弟,從小帶著弟妹幫忙砍甘蔗等農活,當老師時也當過體育老師,因此身體打下體能基礎。」不過王進旺後來從老師轉職當警察,卻發現警職工作繁忙,作息有時日夜顛倒,因此只能「從工作中運動」。

王進旺擔任警職期間,一有巡視督導業務時,總會以自己的雙腳走遍基層;一方面落實督導工作,另方面也藉由巡視的行腳機會活動身體。這個習慣也被他帶進海巡署,他自豪說:「海巡署在全國共有三百五十七處安檢所,我現在已經走了兩趟,每次都以雙腳踩遍安檢所內外,工作中順便運動」。

假日登郊山 天天練平甩

王進旺也酷愛登山,不過他喜歡與三五好友攀登台北市附近的郊山,不會非要攀爬名山百岳。「周末假期,我會一早就約老同學或妹婿,三五好友到深坑爬山,山中氧氣充足對身體有益,滿頭大汗時就到深坑山中的茶館喝茶,再徐徐漫步下山。」

王進旺最新愛好的養生活動是平甩功,他發現平甩功動作簡單,卻能活動到身體膝、肩、肘、腕等關節。不拘時間、地點就能運動,他試著睡前平甩10分鐘後,發現不但能出汗達到運動目的,提升精神及睡眠品質。如今他覺得10分鐘不過癮,加強到30分鐘,有機會還抓妻子一起練習。

肉類吃得少 青菜多汆燙

王進旺飲食相當清淡,從六年前開始就很少吃肉,最多就是吃魚;每天早餐就吃麥片或是稀飯加青菜,青菜也不喜歡油煙味太重的炒青菜,而是稍微燙一下,頂多加上茶油就解決,平時更是少飲酒、少應酬以減輕身體負擔。

壓力一上身 立刻處理掉

王進旺說:「紓解壓力對養生相當重要,衝動行事對工作或身體都是負擔。我擔任台北市警察局長、警政署長各三年,至今擔任海巡署長工作,壓力都相當大。工作壓力來了最好馬上處理,如果一時無法處理,就需要冷靜以對,有時深夜思考決策時,我會躺在床上休息一小時冷靜放空,這樣做事才會細緻。」

王進旺小檔案
年齡:65歲
現任:海岸巡防署署長
經歷:中央警察大學警監班畢業、歷任台北市警察局長、警政署長、國安局副局長。
興趣:登山、練習平甩功。
養生一句話:工作中養生,配合適度紓壓。

聯合報 名人私房話 廖炳棋藍凱誠/台北報導
2013年11月17日

 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平甩功:平心靜氣輕鬆平衡的甩手方式

梅門創辦人李鳳山師父所傳授的「平甩功」是一種平心靜氣,輕鬆平衡的甩手方式。它出自兩大系,一為達摩老祖的「易筋經」,一為張三丰祖師的太極功,主要在「平」的意境上多下功夫。「平甩功」能讓氣血到達四肢末梢,排出不潔之氣。而且基於十指連心的道理,氣血會回流循環到五臟六腑,使全身氣脈暢通,筋骨鬆開,使全身靈活、有彈性。這個功法學起來很簡單,而且經過持恆鍛鍊,可以改善各種身心病症。這個看似平凡的功法,卻可以練出不凡的效果。

平甩功的特點

平凡而深入.簡單而細緻.陰陽能調和.

人人可得助許多的甩手功有練習的禁忌,而且不是甚麼人都適合練習。但是「平甩功」不同,它是李鳳山師父經過自己多年的體證,屬細水長流型。在動作上講究寧可慢不要快,練的時候全身放鬆,手自然擺動;但雖說是放鬆,又鬆中有動,而非完全的靜止;動中又有鬆,也非用力的動態,所以是一種很細緻的運動,而且陰陽調和、剛柔並濟;也因它不刻意講究呼吸,只要呼吸自然就好,所以非常適合普傳。平甩功的練習,不限時間和地點,而且動作簡單易學,更適合都市人於室內及戶外隨時隨地鍛鍊。

所有愛好修行、養生、氣功、導引術、太極拳的人,都應首先學習「平甩功」。它具備幾項特點:

.只需要方圓之內的鍛鍊場地即可練習。

.簡單易學,不會走火岔氣。

.容易進入身心平穩的狀態,可提高鍛鍊者的學習興趣。

.練後立即見效,可達循環、排毒、補充與平衡的效果,讓人倍覺可貴。

.因為簡單,所以容易養成每日練功的習慣,此為學習任何功夫的基本條件。

.在修行過程中遇到瓶頸時,「平甩功」可助我們一臂之力。

.想要達到身心合一、萬法歸一的境界,也可靠「平甩功」來引導。

.若想永遠保持健康的身心,試試天天平甩不間斷。

平甩功的效果

活絡氣血.去蕪存菁.身心舒暢.不可思議

.甩500下大約10分鐘,第一個10分鐘可以達到渾身的循環,第二個10分鐘開始進入我們身體過勞之處,第三個10分鐘開始調整病灶,達到以柔克剛的境界。

.平甩時,因為放輕鬆,保持四平八穩,全身上下不用力,自然而然可練出韌性和彈性,體會「在有力中無力」、「在無力中有力」的意境。

.平甩的屈膝動作,非刻意負重與用力,要保持輕鬆,因此長期鍛鍊之後,膝蓋會更靈活有勁、不老化,甚至退化的關節也會活化開來。

.每甩第五下蹲一蹲,鬆中帶沉,一沉到底,讓人不會心浮氣躁,也不會因為不斷地動而變得身體緊張。這個規律性,使人動靜合一,自然集中,日久漸能進入高妙的神定狀態。

.整體來講,十指充滿而後感傳,由感傳而循環,因此,五臟六腑很容易得到滋養,甚至受損的臟腑也會得到修復。即使是年紀大的人,只要用心鍛鍊,就可以消除許多老毛病和老人病,達到一通百通的效果。

平甩功的鍛鍊

平衡無巧.腳踏實地.養成規律.慢條斯理

動作說明

1.雙腳與肩同寬,平行站立,呼吸自然。雙手舉至胸前,與地面平行,掌心朝下。

2.然後讓手像鐘擺似的自然往後甩,甩到哪裏算哪裏,保持放鬆,不要刻意用力往後抬。

3.甩到舒服的位置,利用慣性,把手甩回胸前。雙手輕鬆打直,保持平行,五指微微舒展。

4.甩到第五下,手往後甩的同時雙膝微微下蹲,輕鬆的上下彈動兩次。

市民日報 澳聞 2013年12月9日

李鳳山師父的平甩功標準示範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_iQj_P896t8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至簡為始

為口奔馳族最常回覆問候的答案是:「勁趕超忙」。相比於自然日出日落、天地春夏秋冬的均穩節奏,咱們像是熱鍋上無定向慌急竄動的螞蟻。

耗能的日子過得多,開始想到以健康換得金錢的青壯年,及以金錢換回健康的壯老年。一廂情願,以為一手交一手的金錢∕健康,其實並非「當」及「贖」的交易,因為這生命中間過程是德是業,已注定沒回頭路了。咱們不去憂慮及思考也還好;但有感虧欠自己肉軀,不能置之不理的,就往往是心理負擔。然而這些焦慮,是日後身體痛癢麻脹的緣起,是為因;慌忙找不同方法去保身保命,是為果。

「生活就是修行場」,但怎麼才可以在這幹活場中,修得規律平衡及脫灑韌耐?

中華智慧原已揭示了身心一體的學問。由有形到無形,由外而內,或從內到外,都標示了那生之「道」。職場上為人處事、生意互利、管理領導、產銷經營的種種,不外乎與性命宏旨無關的技術;反而應該如何讓自己心理正面和悅、生理節奏平穩、感官運作明晰,變成最重點。

《道德經》曰:萬物之始,大道至簡,衍化至繁。

撇開之前之後,取大道至簡,以單純的方法理順生活,是為上方。

當下,咱們最需要平衡的節律,在顛三倒四的生活站得住地撐着身心。

台灣梅門的李鳳山師傅帶群眾走入生活當下,讓他們搞定身體,進而對命、性有更深體悟。

「平甩功」是入門基礎養生功法。

「雙腳與肩同寬,平行站立。雙手平舉至胸前,掌心朝下。兩手前後自然甩動,保持輕鬆。雙手向下甩到第五下時微微屈膝一蹲,輕鬆的彈兩下。」重複動作。

如是簡單。誰也可以練,哪也可以練。

相比林林總總的導引吐納、氣功太極、拉筋靜坐,「平甩功」算是最不複雜而有效的。

事實上,咱們往往被交纏瑣碎的生活枝節戳破了體內的循環、平衡及穩定,假如靜心三數十分鐘,可以甩出良好血液循環,心境清寂平衡。到頭來,簡單功法形成的內養規律,使到體能復修、更新及突破,人的身心靈能量將會更大。

至於由簡入道,邁向至善,則是李師傅與徒子徒孫們的修行了。

倪秉郎
明報 副刊 世紀.修行
2014年10月25日

香港電台「修行」專輯 梅門李鳳山師父
https://youtu.be/wMglgXV0Jrk?t=1m19s


rorococo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